淘宝正在内测同款比价功能

  1.淘宝内测同款比价功能

  近日,有消费者在使用淘宝时发现,部分商品下方出现了“去比价”选项,点开后可以看到同款商品淘宝在售多少件、最低价是多少。

1.jpg

  (图源:亿邦动力)

  据悉,这是淘宝正在内测的“同款比价”功能,预计在本周陆续放量上线。目前主要覆盖洗衣机、空调、冰箱、手机、平板、笔记本等品类商品,后续会进一步覆盖全品类。

  以往消费者想要在淘宝找到同款最低价,都需要手动给搜索结果按价格排序。而且常常会有一些非同款商品掺杂其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辨别难度。

  2022年时,淘宝曾上线“有好价”功能。用户可以在该页面查询近期浏览商品、热销产品的比价情况。不过“有好价”的查询方式较为繁琐,且入口隐藏较深,用户需要主动搜索才能找到。

2.jpg

  (截自淘宝)

  如今“同款比价”功能的出现,无疑能够大幅缩短用户的决策时间,促使更多的交易发生在淘宝平台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8”大促期间,京东曾上线“百亿补贴”和“买贵双倍赔”功能。与近期同款商品、拼多多百亿补贴和天猫同款商品比价,追求全网最低价。

3.jpg

  (截自“买贵双倍赔”服务规则)

  淘宝在这时推出了站内同款比价功能,也被外界猜测为加入“低价竞争”的信号。

  不过从淘宝的动作来看,同样是比价,它的形式和目的却和京东有着很大的区别。

  2.要低价也要品质,淘宝死磕“价格力”

  今年2月,在阿里的财报会上,董事局主席、CEO张勇曾就“价格补贴”发表过看法。

  他认为:“回顾历史,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够通过自身的持续价格补贴,实现改变局面的目的。最终改变局面还是要靠技术创新和商业机制的创新,真正让商家愿意把最好的商品,最好的价格给到消费者。”

4.jpg

  这番话已然为淘宝正在测试的“同款比价”埋下了伏笔。

  如果说京东的比价,是通过平台和商家共同出资补贴,那么淘宝就是在鼓励商家进行让利,“把最好的价格给到消费者”。这一模式,也就是张勇所提到的“商业机制的创新”。

  不过也必须注意到,“真正让商家愿意”才是张勇这番话里的重点。正如他说的那样:“只有让商家愿意为他的消费者买单,愿意为消费者付出,并且这个付出是有长期的、可持续的商业回报的,这样才是一个正循环。”

  为此,技术创新其实要比商业机制的创新更加重要。

  前不久,阿里管理层确定了淘宝今年的五大战略:直播、私域、内容化、本地零售和价格力。其中,唯有“价格力”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剩下的则侧重具体领域和方向。

  有阿里人士指出,淘宝的“价格力”不是纯粹的低价,而是聚焦在高品质下,商品性价比的提升。

  因而淘宝的逻辑在于,利用技术创新提高供给端的生产效率,提高利润空间,进而促使商家主动让利给消费者,形成可持续的正循环。

  我们可以看到,淘宝如今一直在致力于帮助产业带完成数字化转型。去年年底,淘宝公布2022年度产业带百强榜。在淘宝的帮助下,广州女装、佛山家具、义乌小商品、海宁皮革、南通家纺等等源头产业带都得到了显著增长。

5.jpg

  在产业聚集度、总体规模、销量增速、数字化水平、消费者满意度等多个维度,这些地方特色产业带都展现出了很高的线上竞争力,成为了全国产业带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而在数字化转型完成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扩大需求,此时最有竞争力的武器当然是“低价”无疑。

  淘宝如今推出的“同款比价”,其实就是鼓励利润空间增长后的商家“以价换量”。既能够吸引更多的新客,又能提高潜藏的复购率。唯有实际体验过产品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商家才能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回报。

  当然,目前看来“同款比价”也有可能引发一些风险。

  对于消费者而言,平台内置比价功能确实可以大幅缩短决策链路,高效买到需要的商品。但是对于商家而言,往后想要获得更多的流量和销量,就必须一再压缩利润,甚至是“赔本赚吆喝”。

  如果平台不对比价机制进行一些限制,后续难免会有恶性竞争的情况出现。一些商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名次,还有可能虚标展示价等等,反而会影响到消费者体验。

  总的来说,淘宝新推出的“同款比价”功能初衷是好的,也是重视消费者的体现。但在正式上线、落实后,一些细节处仍需推敲打磨,确保该功能展现出更多的积极意义。

  3.平台主动比价,导购电商的饭碗丢了?

  随着京东、淘宝等平台相继出手,将“比价”摆上台前。一个新的问题也引发了行业关注:那些导购电商平台还有“活路”吗?

  21世纪初,淘宝的繁荣曾催生出一批导购电商,它们通过比价、返利、内容营销等方式,吸引并促使用户前往第三方电商平台完成交易。典型的例子就是上市公司“返利网”和“什么值得买”。

  具体来看,导购电商大致可以分为“价格类”和“内容类”两种模式。而随着拼多多等主打下沉市场的电商平台出现,价格类导购电商早已逐渐式微,只有“内容种草”模式的导购电商依旧受到青睐。

6.jpg

  (图源:艾媒咨询)

  换而言之,电商平台自主比价已经无法对导购电商造成实质性冲击,只会加快这一行业的转型进程。

  前不久,“什么值得买”股价连续上涨半个月,从33.12元涨至58.2元。原因是ChatGPT的火热让市场看到了导购电商与AIGC融合的可能。

  很早之前,什么值得买就开始利用AIGC生成产品卖点提炼,节省人工成本的同时,也降低用户对部分内容的理解门槛、缩短决策链路。

7.jpg

  (截自“什么值得买”App)

  这一模式也成为了如今导购电商争相转型的方向。毕竟对于电商行业而言,AIGC较为明朗的应用主要就是在客服解答、消费导购两个方面。搭上今年的风口,导购电商并不缺乏转型的机会,也无需再纠结电商平台的比价战略。

  相比于导购电商,真正可能受到平台自主比价影响的,终究还是商家们。往后该如何平衡利润和销量的矛盾,将会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如张勇所言,经过三年的不确定性后,所有的商家,所有的中国企业都会想在新的一年当中“大干一场”。

  在这一振奋人心的关键时刻,平台们互相竞争抢夺消费者的同时,也需要多给商家留下一点余地。

电商资讯*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文章网址:http://www.cnecn.com.cn/hangye/lingshou/2023-03-24/10218.html
赞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