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回归产品、服务、价格

  1.刘强东:回归产品、服务、价格

  7月27日有报道称,刘强东于6月底在北京总部大会议室内召集了采销、产品、营销等多个部门数千名员工听了一场“东哥大讲堂”。

  现场,刘强东将过去二十年来京东的增长经验,总结归纳为20条增长方式。主要围绕产品、服务、价格三个方面,他给出了20条直接、细致的指导,要求每一位员工都熟记、并提出针对自己业务的改进方法。

(图源:晚点LastPost)

  比如在产品方面,刘强东认为应该把京东做成一个品牌商品抢先发布的渠道,要在官方发布新品前就上线到京东。至于长尾商品则同样重要,他强调“没有长尾就没有畅销”,而这一点需要更多的第三方卖家来实现;

  价格方面,刘强东明确表示要和竞争对手打价格战——只要是影响京东品牌心智的品类(3C、家电等),要“坚决干架”。他还计划纳入品牌商的力量,一起治理京东平台外的价格体系;

  而对于“服务”这一京东的核心竞争力,刘强东关注到“百亿补贴”的限购政策,要求不能因为少部分“羊毛党”来抢购低价商品,而使用限购等手段影响正常的用户体验。

  关于京东如何回归“服务”,刘强东给出了四条增长策略:服务驱动、产品驱动、技术驱动、关系驱动。

  具体措施包括提升App交互体验、广告/推荐千人千面等等。

  或许是受此影响,就在日前,京东对平台客服功能进行了一次全新升级,正式上线“视频/语音客服”。

  具体来说,商家可以在移动端京麦的会话页面点击“视频通话”,再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语音通话”或“视频通话”,就能直接向客户发起通话。

(图源:京麦商家中心)

  商家成功发起视频通话后,客户页面也跟平时接到电话类似。只不过接通以后商家默认开启摄像头,客户摄像头则默认关闭,这一机制显然也有保护用户隐私的考量。

  这一方面大幅提高了商家和消费者的沟通效率,另一方面也让商家掌握了主动权,便于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不难想象,未来通过客服视频电话,售前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得到更加专业的指导,商家也能提高成单率;售后消费者可以更高效地解决问题,也降低了商家的退货率,可谓是买卖双方的共赢。

  而对于京东来说,“视频客服”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切入点,却可以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这也意味着京东聚焦“低价”战略的同时,其也没有忘了继续加码自己最大的优势——服务。

  2.围绕消费者需求,京东加码服务体验

  京东CEO许冉在此前的618演讲上提到:“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会将更多的精力侧重在多和省方面,通过打响低价心智,进一步去触达广泛的下沉市场用户。”

  这番言论,也被视为京东势在必得下沉市场的宣言。

  但值得注意的是,许冉的后半句也提到,低价其实是一种系统化的综合能力,根植于京东多年的供应链投入。换而言之,低价的背后,应该是京东更低的运营成本和更高的运营效率:

  “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实现优品低价,确保价格打折,商品的品质不打折,我们的服务不打折,真正让每一位用户在每一次购物中都能够体会到多快好省。”

  在保证“好”和“快”的前提下实现“多”和“省”,这才是京东的最终目标。而它上半年的一系列动作,也是在往该目标持续推进:

  先是“撒网”。京东的“春晓计划”,为其引进了大量第三方商家,显著丰富了商品池。据京东披露,第一季度新增商家数量超过了240%。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第三方卖家的经营意愿,京东还推动了自营和第三方卖家的流量平权,并彻底开放第三方物流入驻,不再要求使用京东物流。

  这几项改动,毫无疑问利好了第三方卖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了曝光。他们的涌入,也让京东的商品丰富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自然也包含京东自营较少涉及的一些低价商品。

  然而,原本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京东最大的优势就是商品、客服和物流的品质。第三方商家数量的急剧增长,也引发了消费者的顾虑:发货和售后都不是京东,运输也不是京东物流,商品和服务质量还能得到保证吗?

  也是因此,在第三方商家数量逐渐饱和后,京东开始了“收网”。先是组织架构的调整,取消京东零售事业群后,京东自营也不再局限于高利润商品。

  4月正式修订实施的《京东开放平台发货管理规则》,将发货时效从“48小时揽件”改为“按照Promise承诺发货时效完成发货及揽件”。几天后,承诺时效功能升级,京东平台商品发品必须绑定发货时效,商品主要类目发货时效可支持绑定的上限是48小时发货。

(图源:京东规则中心)

  也就是说,京东的第三方卖家也必须遵守48小时发货的规则。考虑到揽收等所需的时间,这一规则也潜在推动第三方商家选择履约效率更高的京东物流。

  前不久,京东自营也进行了调整,首次向所有第三方卖家开放供货。这意味着京东自营的商品池将得到进一步扩充,消费者在享受更丰富商品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京东自营和京东物流的高品质服务。

  从京东的一系列调整来看,大力引进中小商家补充货源以后,平台也在持续外扩“护城河”。这次推出“视频客服”解决细分场景的痛点问题,也佐证了京东还在继续加码服务品质

  显然京东也清楚,如果在这一轮低价竞争中失去了自己最大的优势,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3.用户体验一直是电商竞争焦点

  相比往年,今年电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有目共睹,争夺的目标也不仅有中小商家、下沉市场,甚至还有娱乐主播等等。

  但这些竞争说到底,还是为了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通过提升用户体验扩大市场份额。

  而所谓的“用户体验”,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平台是否提供了“多快好省”的商品和服务、售后有没有达成满意的结果、商家的营销方式有没有造成骚扰……这些都能影响到消费者对一个平台的直观感受。

  平台们能做的,则是集中于对消费者需求的逐步满足。

  除了京东开始通过“视频客服”等方式满足细分场景需求以外,其它平台也都有着自己的策略。

  比如马云表示要“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以后,淘天开始了积极转向。外界最容易看到的变化就是其对于中小商家的扶持,品牌和中小商家的流量曝光进一步得到平衡。

  但与此同时,这一变化背后的另一层目的,则是让具备任何消费能力的用户,都能在淘天得到满足。

  而淘宝的内容化,以及“夜淘宝”的推出,更是让没有明确购物目的用户也满足了需求。

  另一边的拼多多,则是进一步贯彻原有战略。在前不久的一次专访中,拼多多联席CEO赵佳臻直言,拼多多的最高优先级一直是消费者:“我们把消费者体验放在所有指标的优先级,不会对消费者分层,因为这事不合理,也没有道理。”

  从主流电商平台的态度来看,所有的竞争、所有的变革,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提升用户体验的原点。

  但是当各个平台保障用户体验的机制逐渐趋同时,像京东这样寻求更加细化的场景、解决更细分的痛点问题,或许才是稳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电商资讯*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文章网址:http://www.cnecn.com.cn/hangye/renwu/2023-07-28/12891.html
赞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