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创新未成年人保护模式 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儿童作为祖国未来与民族希望,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救助站(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积极应对新挑战,秉持“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其合法权益”的目标,守正创新。从健全体制机制、完善保护阵地、落实兜底政策、提供精准关爱服务等方面发力,构建“家庭尽责、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新格局,搭建起专业、有力、有保障且充满温度的保护网络,助力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政策撬动服务升级,“青城模式”全面开花

  呼和浩特市将未成年人关爱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借助政府购买服务的力量,吸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专业服务。

  以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核心平台,依托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项目,秉持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其合法权益的理念,借助专业社工团队,构建关爱保护网络。2020-2025年,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投入1700余万元购买相关服务,实施62个项目,服务10万余人次未成年人,指导25个专业社会服务机构。从试点起步到区域全覆盖,“青城模式”不断拓展,初步成果显著。

  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定制标准护航成长

  呼和浩特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在实践中着力培育专业队伍,为困境儿童提供更优质服务。组建“1+9+N”工作队伍,以市未保中心为核心,向9个旗县区派出专业队伍,联合社会力量和志愿者,构建市未保中心、旗县区民政部门、旗县区未保站三级保护体系。在旗县区设立工作站,每个站配备2名专职社工,引入专业人才,打造“五位一体”基层儿童保护机制。

  此外,明确“1566”保护模式,围绕15个品牌项目,聚焦6大服务内容,构建“六位一体”保护体系。规定动作上,精准评估困境儿童需求,落实保障政策;自选动作里,借助学校、社区平台,开展法律、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多元服务,满足未成年人成长需求。

  强化品牌建设,凝聚保护合力

  呼和浩特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全力构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支持体系,搭建全市未成年人保护指挥调度平台,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同时,与多部门建立司法保护和社会救助联动机制,形成全方位保护格局。

  建立常态化培训制度,对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等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向监护人宣传法规政策,强化监护责任。截至目前,开展“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179场次,培训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及监护人超6000人次。积极探索“儿童专干+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儿童福利社工”创新模式,发挥各方优势,充实基层力量,打造温暖且专业的保护网络,为未成年人成长保驾护航。(供稿单位:呼和浩特市救助站(呼和浩特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

电商资讯*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文章网址:http://www.cnecn.com.cn/news/difang/2025-04-15/17710.html
赞 | 0